被譽為「最會做義大利菜的台灣人」,也是唯一獲得義大利官方組織認證的台籍義菜名廚王嘉平,經營三家義式餐廳和一間義式冰淇淋店,鑽研義大利料理10多年,好學的他仍每年去義大利兩、三次,除了四處尋訪美食,也到當地餐廳拜師實習。走遍義大利各地,王嘉平發現義大利人非常驕傲於自己的飲食傳統,堅持使用新鮮、道地的食材,「他們很能掌握食材的原味,一道菜很少超過5種材料,烹調方式簡潔而不炫技,卻非常美味。」王嘉平說。

王嘉平並非餐飲科班出身,但因父母重視吃,媽媽也煮得一手好菜,從小就嚐遍美食,養成他敏銳的味蕾及對料理非比尋常的熱情。在多年尋訪義大利地方菜的過程中,他見識到義大利人對食材的挑剔講究,例如DOP認證的起司,只使用最頂級的生乳,乳牛的飼養方式也有嚴格規定,製作過程繁複嚴謹,為了呈現起司的最佳風味,不計時間和心力。

別看現在的居酒屋主角十有八九是魚料理,江戶時代的居酒屋作為下等勞工的食堂,其實烤豬雜才是重頭戲。明治之後隨著西洋文化的傳入,日本人漸漸接受了肉食文化,這時候的居酒屋才開始賣起牛肉、烤雞肉串、烤豬肉串。我們可以看到19世紀江戶時代的文獻中曾出現過居酒屋的食物都已經很豐盛了,包括河豚、田樂豆腐、湯豆腐、魚丸湯、鮪魚生魚片、蔥鮪魚等等。你知道嗎?生魚片中的王者鮪魚在江戶時代也算流行,但當時它屬於是比較廉價的魚類,在《匯軌本紀》中就有提到:「鯛魚是獻給諸侯的,鮪魚則是下賤的食物。」日本上層階級基本上是不敢吃重口味的食物,所以蔥與鮪魚成了居酒屋的絕配,當時的居酒屋都流行將鮪魚的邊邊角角剁碎混著蔥一起吃,叫蔥鮪。我自己也超愛吃蔥鮪飯的,偷偷告訴你居酒屋最地道的點餐規則,是先喝酒再進食,當客人坐下來點酒了之後,店家就會送上一份要收費的開胃菜,這不過相當於茶位費的一種形態,落在平均300~500日元之間。開胃菜的日文意思就是帶客人到位子上,以免客人從點菜到正式上菜前得這段時板橋居酒屋間感覺太漫長。

板橋居酒屋到許多義大利主廚自豪又用心的運用在地食材,王嘉平也開始探訪產地,重新認識台灣食材的真實滋味,才發現不少食材原本的風味和既有認知大不相同。就以鮮乳來說,王嘉平記憶中的鮮乳甜味很重,「喝起來像牛奶糖。」他形容,因為不喜歡這種口感,王嘉平很少喝鮮乳,直到深入食材領域,有機會喝到瑞穗極制鮮乳,淡淡的清爽口感,順口不膩,顛覆了他對鮮乳濃厚的印象,他才知道風味差異的關鍵在於鮮乳的板橋居酒屋殺菌方式。瑞穗極制鮮乳使用72度C巴氏殺菌法,對生乳的風味破壞較少,能保留接近生乳原本的清新爽口。

我在日本工作4年,我覺得日本的居酒屋的文化跟台灣居酒屋真的是天差地遠,我在日本工作這段時間,幾乎每天下班後都會去居酒屋聊天一下,男生都會解開領帶,挽起袖子,解開第一跟第二顆扣子,女的則會放下頭髮,因為都綁整天的馬尾,頭皮都緊繃到不行,大家生氣蓬勃的一起高呼乾杯,不管笑多開心,講多大聲都不會被隔壁桌瞪,有時候還會兩三桌一起玩樂,真的是跟白天的日本差好多好多,我的主管同事們都在居酒屋解放自我,白天的端正保守,到了居酒屋都一一瓦解了,就像我們嚮往著一種溫情傳統的人情社會一樣,就能在現實當中夾雜著微妙發酵的酒肉人性故事,所以居酒屋就像是日本人為數不多可以放飛自我的地方,暫時把那逼死人的節制面具先放下,居酒屋在我看來是城市中最熱鬧的地方,也是最孤獨的地方,因為有些人不斷呼朋喚友一起喝酒吃魚吃肉,但也有人是一個人前來心事重重,也許這是他難得能夠好好獨處的自由空間吧!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居酒屋這樣型態的店可以深耕日本那麼多年的原因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esekeyrit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